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三联电子厂 Pro(ID:cyberlife2024),作者:龙二,头图来自:视觉**

如果说全**曝光量最高的一块广告牌,那快递盒一定算其中一个。

一位网店卖家曾半是心酸半是戏谑地提起,自己店铺一年 2 个亿的流水,却不够覆盖成本,而真正利润的来源,则是在快递盒里给网游公司塞小广告——如果再联系起 2023 年全国 1300.7 亿件的快递量,你大概也会觉得,这个故事在离谱中多少有其合理性。

在快递盒这个移动广告牌上,快递单同样也给广告主们留下了投放空间," 先别拆,扫码必得 8 元 "" 扫码送雨伞 "" 送水杯 " 等小广告,大概每个人每周都得打上 3、4 次照面。

厂妹一位持家有道的朋友龙二,常常带着调侃换算着这个红包的实际购买力,"8 块钱,能买一盒 400g 的冰鲜鸡腿呢 "。

但好在他 " 该死的记忆里 "," 还存载着一个之前在小红书上看到过的帖子 ",博主 @小福是只猫 发了一个帖子劝诫广大网友,千万不要贪图便宜去扫快递盒上的二维码,因为这就是一个妥妥的话费充值套路。

但龙二 " 颇为得意 " 的是,作为一个码字为生的人,扫了之后要是被忽悠,岂不是可以把整个过程写下来,以此赚点稿费。

所以在扫码发出 " 哔 " 的一声后,龙二踏入这片少有人在意的世界,同时也有了他下面的讲述。

一、二维码一扫,轮盘抽奖又见面了

事实证明,高端的骗局靠私人化定制,而低成本的骗局只需要算好概率——然后直接让用户玩转盘和抽奖。

就拿网友小福曝光的受骗帖举例,虽然它的点赞有六千多,引起讨论也有 1400 多条,但整个套路并不复杂。

一般扫码之后,会跳转到一个抽奖页面。只要你点击 " 立即抽奖 ",就一定会抽中一个三网通用的 200 元话费券,只需支付 100 元就能获得," 相当于充 100 送 100"。

而且商家还非常贴心地,将充值页面设计得和支付宝非常相似,生怕你操作不顺手。

当然了,充值页面的这套把戏也是沐猴而冠,待你支付完成,无论苦等多久,都不会收到充值到账的信息。

因为这 200 元的话费券,其实是一堆充值抵扣券。一般来说,会是几十张充 100 元减 5 元,或是充 200 元减 10 元的抵扣券。要想完整享受这省下来的 100 元,你得额外再充值 4000 元的话费。

而大多数人在意识到上当受骗后,第一时间就是找到相关的平台进行举报,但往往也只能不了了之。

只不过小福自己也说了,她并不在意这 100 块钱是否追得回来。她只是想满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看看这快递盒上的二维码,到底是不是诈骗?

因为这一损己利人的举动,她也被众多网友尊称为—— " 好奇侠 "。

而在翻看这个帖子评论区的同时,一些网友的困惑,也非常值得深思。

比如,这些二维码是谁贴上去的?为什么会允许,这种明显带有虚假宣传的东西贴上去?而快递平台在这其中又扮演了什么角色?

二、往事暗沉不可追

快递盒上这种二维码广告,并不是什么小众的套路,简单在小红书上一搜,就有一堆受害者排着队,讲述自己的遭遇。

浏览一遍他们的受骗经历后,会发现几乎清一色地都是话费充值套路。

然而早在 2022 年,人民周刊网就对此现象展开过一番评论,往后的每一年里,都有相关媒体对此现象进行过报道。

媒体调查得也非常全面,除了低价充话费、充会员这些套路,新京报甚至估算出了 " 真实的中奖概率 "" 快递单广告中奖率只有十万分之一 "。

既然 2022 年就已经被点名了,为何时至今日,这种手法依旧盛行于 " 盒 ",完全没有偃旗息鼓的趋势?

思来想去,我觉得快递盒二维码套路能存续至今,主要还是因为——大多数人觉得自己不会上当受骗。

扪心自问一下,在日常生活中看到快递盒上的二维码,我们真的会去扫吗?大概率不会,因为我们心里清楚,这里面肯定有诈。而既然知道有诈,直接避开就行,所以也就不太会关心这一现象背后究竟有什么利益纠葛。

直到小福那篇有着 6300 赞的受骗帖子火出圈后,我们才惊奇地发现,原来现实生活中被骗的人,还真不在少数。

针对这一现象,每日经济新闻曾作了一个在线统计。在 444 位参与投票的读者中,虽然绝大多数都知道快递单上的二维码是骗人的,但依旧有 10 人不仅扫过,还被骗了钱,这一占比将近 2.2%。

接着在查阅了一些相关资料,以及探访了家附近的几家快递驿站后,我发现这些快递盒上二维码广告,主要有两种呈现模式,一种是快递单上自带的二维码,另一种则是到了驿站后,跟着取件码一起附带上去的。

两者看起来好像不属于同一物种,但它们可能共有一个 " 妈 "。

因为市面上大部分快递的打单系统,都是由一家快递公司包揽的,所以通过这家公司的集中打印,这些二维码广告便自然而然地便被印在了市面上的大部分快递单上。在快递公司的官网上,还能搜索到官方的单面广告介绍。

至于让小福扫到二维码的这个快递驿站,则隶属于另一家快递公司,同样也有自己的打单系统,文章开头我扫到的快递单二维码,也来自这家快递驿站。

换句话说,两家不同的快递公司都不约而同地发展出了,快递单二维码广告和取件码二维码广告,这两种 " 广告投放 " 的营收模式。而这些二维码广告中,又以诱导充值的小广告居多。

据新京报的记者采访,快递单上的二维码广告投放价格,是每一千张收费 2.1 元。如果要投放的话,需一次性 400 万张起投。也就是说,投放一次充话费的广告,仅仅只需 8400 元,就能覆盖到 400 万个快递盒上。

虽然采访里没有介绍取件码上的二维码投放报价,但相信它应该会比快递单模式更便宜。毕竟快递单模式可以根据用户的购买习惯精准投放,而取件码模式则是简单粗暴无差别地贴在每一个进入驿站的快递盒上。

不过最出乎我意料的,是快递单广告投放的工作人员透露的二维码扫码率,居然高达千分之三。简单换算一下,便不难得出,作为一个投放虚假广告的公司,只需要付出 8400 元,就能把下面这个拙劣的链接推送到 1.2 万人的面前。

在这 1.2 万人中,只要有 84 个人动了好奇心去尝试充值,虚假广告的公司就能回本。

前面我们曾计算过,每日经济新闻小样本统计的扫码被骗率是 2.2%,而虚假广告公司要想收回成本,仅仅只需 0.7%(84 ÷ 12000)。这意味着两者之间的差值,就是纯纯的利润。

用上面的数据,我们就能简单估算出虚假广告公司的利润:他们每投放 8400 元的推广费,就有可能获得接近 16800 元的净利润。虽然这是较为理想状态下的利润,但我们需要注意到的是,这一投放模式也很难亏损。

所以作为一个极具性价比的垃圾广告投放位,被一大批骗子公司抢投,自然也就说得通了。

而对于曝光骗局的小福来说,从她发帖的文字中就能看出,她对于自己的被骗多少透露出一种认栽的心态,而这也是大部分人面对这种野生网络骗子的态度," 举报了,但钱肯定追不回来了,也就算了 "。

一个多少值得人欣慰的消息是,通过充话费交易信息中的《用户协议》,基本可以确定,二维码广告的源头是一家叫做 " 开元优购 " 的小公司。

而根据天眼查上的信息,开元优购已经在两个月前,被市场监管部门吊销了**。

三、二维码广告," 回首又见它 "

基于兴趣使然,龙二又搜索了大量过往快递盒上的二维码,寻找其源头和广告类型。结果发现,快递盒上的二维码,也是一步一步迭代进化,最后固定成现在这种形式的。

早些年的快递盒二维码广告,居然还能扫出英语课程的投放。姑且不论它是真是假,但起码不是一上来就是抽奖,学不学英语,还得看你个人需求。

而电话卡广告,更倾向于是一种正常的投放。这可能是当时大家都将其当作是一种新的投放渠道,想要试试它的投资回报率,所以才出现了五花八门的广告内容。

甚至还找到了一张,妄图用加油券来实现的方式。

但在经过市场多轮的检测之后,这些五花八门的广告最终都销声匿迹了。想来大概也是因为它们的投资回报率,压根就满足不了背后的 " 广告主 "。

用户需求定位不精准、跳转方式太复杂、索要了过多的用户信息,这些都是阻止用户扫码之后进行下一步的障碍点。所以渐渐地,快递盒上的二维码广告开始化繁为简,一上来就直击人心。

话费是每个有手机的人总会需要的吧?而且还是 5 折优惠!并且把充值金额定在 100 元,既容易回本,也不会让用户充值起来感到肉痛。跳转即支付,省去中间多余的环节,不卖货、不推销、无售后,主打一次性买卖。

所以现在的二维码诈骗广告,才会如此泛滥地出现在我们的快递盒上。

因为他们知道,只要轮盘机制设计得简单又上头,概率永远是最后的赢家——千分之三扫码率,已经足够保证他们有赚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三联电子厂 Pro(ID:cyberlife2024),作者: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