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给观众签名,感觉自己像小明星!”
杂技剧《天山雪》谢幕后,新疆杂技演员阿基木从沈阳盛京大剧院后台走出,立马被年轻观众围住,一张张演出票在沪疆两地演员的手中传递,满满都是金色的签名。
8月30日、31日,杂技剧《天山雪》亮相第十二届全国杂技展演,经过四轮重大修改提高后,再次惊艳全国观众。
1
海派杂技有口皆碑
从8月23日至9月5日,由沈阳杂技演艺集团创排的杂技剧《先声》揭幕,本届全国杂技展演荟萃了46个杂技魔术节目和8部杂技剧,在沈阳全城百花齐放。尤其是杂技剧的同台竞技,吸引了全国杂技人和爱好者前来观摩、交流。
《天山雪》首场演出的观众席里,来了全国各大杂技院团的掌门人。
沈阳杂技演艺集团董事长安宁已经看了三遍,他肯定地说:“我们做《先声》的时候,标杆就是《战上海》,现在又多了个《天山雪》。”
天津杂技团原团长侯泉根深有同感:“《战上海》成功之后,《天山雪》是杂技剧进一步的升华。”
看着屯垦戍边的情节,北京市杂技家协会艺术顾问王立民想起了自己的哥哥,1963年哥哥成了一名援疆的技术员,从阿克苏辗转到乌鲁木齐,扎根新疆,最终也安葬在那片热土。他动情地说:“《天山雪》勾起了我对亲人的思念,让我能够粗浅地了解到他当初在新疆工作的景象。”
**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尹力认为,上海杂技团作品的编导意图特别明确,表演表达特别精准,观众目光所及,演员都在戏里。上海杂技是能够总结确立它独特风格的。
**杂技团总经理李驰看到了《天山雪》的市场潜力,它以浪漫的散文和纪实文学为载体,杂技本体技术的运用非常高明。
南京市杂技团团长池文杰深感:“无论是沪疆两地文化交流历史的展现,还是对民族风情的呈现,再是情感到形式的高度融合,《天山雪》可圈可点之处太多了。”
散场后的演职人员出口,沈阳观众谢女士仍然沉浸在观剧的激动之中。
身为**历史老师,她表示回去之后要将这部剧制作成课件介绍给孩子们,让大家都能以更生动的方式了解到那段历史,“既有欣欣向荣也有艰辛血泪,不仅体现了汉族,更让我们看到了56民族大家庭幸福生活的画卷。”
虽然杂技演员的名字鲜为人知,她却郑重地请大家一一签名,在她看来,越是缺乏关注的演员越需要观众的支持,因为“每个人都是生活的英雄”。
2
创新不断再次出发
“文旅部搭建这样一个全国杂技交流平台,八台不同地域的剧目用同样的艺术形式表达不一样的主题,无论对于今后杂技剧的发展也好,杂技节目的创新也好,都让我们站在了新的起点、新的高度。”
上海杂技剧团团长梁弘钧坦言,这样的“内卷”为杂技剧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此前,《天山雪》还入选了“**杂技艺术创新工程”2024年度重点扶持作品,在此鞭策之下,剧目来到沈阳展演再次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不仅雪花的意象在剧中得到了新的提炼,整部剧在舞台呈现、人物情感与剧目主题上更是达到了高度统一。
舞台上,在修建中巴友谊公路的情节中,一场前所未有的雪崩发生了。
巨大的白色气雾团喷涌而出,冲出了镜框式的舞台,前排观众也置身于逼真的雪崩场景之中,情不自禁用手去挡住“冰雪”袭来,在一丝冰凉中感受了一把4D观剧。
这是上海杂技团舞美团队的一次技术突破,一台酷似“喀秋莎”炮台的雪崩机是舞美总监童为列的得意之作。
从装置设计到整体喷射距离,剧组前后测试了六次,原来可能覆盖范围只到舞台中区,现在前十排的观众都可以身临其境。此前在太仓彩排时,剧组还需要设置15分钟中场休息时间来完成迁景,短短一周多时间,迁景时间已经压缩在了2分钟内,不再需要中场休息,大大提升了全剧的流畅度和结构的紧凑度。
童为列说:
“我们所做的就是让观众去相信舞台上发生的所有事情,一切的提升都是为了让杂技与戏剧更加融合,待回到上海后我们还要进一步探索。”
而“丝绸路”一幕中,龟兹壁画中的飞天们原来使用的莲花灯是已经盛开的状态。而在这次的修改中,伴随着演员的翩翩舞姿,晶莹的莲花层层绽放,演员灵动曼妙的身姿配合多媒体影像和灯光,形成现实与虚幻交织的美轮美奂之景。
3
杂技热演文旅相融
一张杂技演出票,或是一张演职人员证,在此次展演期间成了文旅“通行证”,可以免票进入沈阳故宫博物院、张学良旧居陈列馆等多个景点,沈阳文旅也借机鼓励观众和杂技演员一起“跟着杂技去旅行”。
《天山雪》的主演王怀甫和伙伴们也成了文旅融合的一环。
在远近闻名的基层治理示范社区牡丹社区,扯铃、手技等杂技节目轮番上演,新疆演员跳起了民族舞,路人们也情不自禁加入进来,热闹非凡。正如剧目尾声的“心相连”,全体演员手牵手跳起舞,展现着中华民族亲如一家、心手相牵的团结与交融。
在创排以来的两年多时间里,《天山雪》执行编导雪克热提·艾依热提肉眼可见新疆青年杂技演员的变化,这批孩子从上海市马戏学校毕业后回到新疆,因为创排《天山雪》的关系,回到上海和上海杂技团一同训练,不仅技术提升了,表演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也提升不少。
最近,新疆艺术剧院杂技团启动复排音乐杂技剧《你好,阿凡提》,这批演员也加入进来,雪克热提说:“孩子们的进步对我们本土剧目的创作也有很大帮助。”
人群中热情起舞的苏比努尔·吾甫,便是上海马校新疆班的毕业生,她说:“我们非常期待《天山雪》的演出,让我们可以回到上海、走向全国。”她也计划着和同事把《天山雪》里新练的技巧设计成专门的杂技节目,回到新疆演给当地的观众看。
无论是剧里两代人写下的沪疆两地情,还是沪疆杂技人对故事的续写,编剧喻荣军从许许多多真实的主人公身上提炼出了最核心的情感,那就是沪疆两地数十年的心相连、手相牵,“真实的力量尤为打动人心,让这部剧的情感非常浓烈。”尽管已改动13稿,他甘之如饴:“上海杂技团一直敢为人先,一直走在创新的路上。”
新演艺工作室
作者:赵玥
图片:主办方提供
编辑:吴旭颖
©新民晚报文化部